Search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#角爸

這次的動畫分享的是我們相處上的磨合與經驗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大家好,我是角爸。
#角爸

這次的動畫分享的是我們相處上的磨合與經驗,由於我們每次爭吵完都會來理解跟檢討這次吵架「我們各自都發生了什麼事」,所以幾年下來,不敢說我們很專業,只能說我們也累積了一些心得。

因為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磨合與調整,真的有越來越好的感覺,所以才覺得這樣的心得和想法應該可以拿出來分享(吧)。

這次影片的主軸說的是同理心,
說出這三個字不稀奇,但這三個字做得好或是使用得當的人相當少見。因為人都有情緒,都有生活壓力,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在影響著自己每時每刻情緒上的變化。所以有時候即便我們就知道「同理心」是一切衝突的解藥,可在那個當下,怎麼樣就是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想。

說到底,「同理心」是與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與學習截然不同的概念,它本身違反慣性,所以對我們來說很不容易做到。
我們從小到大被教的,多半都是專注在自己身上,專注自己這個個體的成長與學習,「要獨立自主」,「不要在意別人眼光」,「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」,太多太多觀念都在要我們看自己,而鮮少去「理解他人」甚至是「變成他人」。但在這裡,「同理心」要做得好,要具備,真的需要將腦袋分成兩個,一個想自己,一個想別人。

我就是那個曾經以為自己很有同理心,但在遇到了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老婆之後,才發現自己以為自己所擁有的同理心,是多麼的表面的一個人。同理心真的是那種「嘴上說說很容易,但真要你實踐就天塌下來的難」的那種程度。

因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者最需要的,真的不是你滿腹的道理,理直氣壯的真相,充滿柔情與人道關懷的勸說,等這些世俗的東西。他們缺乏情緒上自我安慰的能力,就像個孩子一樣,因此在情緒準備上來,進入敏感狀態時,你有世間最無堅不摧的真理,也拿她沒轍,她就是個孩子,她看著你嘴巴在動,卻完全無法理解你那個聲音組成是什麼意涵,她只在分辨「你有沒有在乎她現在的感受」。
不論你在表達什麼,她都在無聲的對你吶喊「我受傷了!我很痛!你有看到我在流血嗎!?」而我們一般人還完全無感的侃侃而談「妳們這些都是想像出來的,其實什麼事都沒有啊~」

這就是往往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無法被理解的地方。對她們來說,那些內心的「痛」是「真實的」,即便看不到。對她們來說,那些「受傷與難過」,都是「真實的」,即便起因是極小極小的事。

我們說世間的道理,說宗教的道理,心靈成長的道理,即便都是真理,也無法在這個當下幫助到她,因為她們當下不是能理解的狀態。

這些觸礁的經驗每每都讓我相當詫異與震驚。過去和平常人相處的經驗,基本上對於邊緣性人格障礙者來說,是完全不適用的。

所以,唯一的方法,就是變成她,相信她的痛,接受她的痛苦,認可她的傷。讓她能夠安心在這個認同中,心靜下來。

一切都安頓好,心情也平靜了,我們再來談今天發生了什麼事,那時你會發現,什麼世間的道理,宗教的道理,心靈成長的道理,她全都能理解,也都知道,也能融會貫通。剩下的就是日常的情緒覺察練習。

也就是說,我們根本不用急著教她道理與真相,因為她們不是不知道這些,只是「情緒處理」上卡住了。

就像一台車怎麼開都歪歪的,以為是車輪軸心故障了,我們一直想辦法修軸心,但其實只是方向盤需要校正而已,軸心沒問題。(雖然這個校正也不容易)

關於相處上其實還有很多細節與關鍵,今天先說這一點,未來慢慢再補充其他部份。

看了今天內容有疑問的朋友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,我們會看是直接回答或是做在影片中回覆都有可能,主要還是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。
謝謝大家。

*****

也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Youtube 頻道
持續更新中~~
影片請點👉🏻https://youtu.be/sEjA2TWNiSs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一家四口 角爸是個塔羅師 角媽是個自由藝術家 育有兩子 角媽本身是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 所以可能多半都會分享關於邊緣性人格的經驗與故事 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喔
View all posts